医学问答平台现全面招商,热烈欢迎!027-87869600
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趋势
由系统医学推及系统教育,用整体观科学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2-08-20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219
   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、中国医师协会原副会长凌锋在CC讲坛的演讲——《系统医学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现代经典医学的思想困境吗?》
 
  一个50年的医生,面对的病人越多,临床的案例越多,越陷入思想的困境。
 
  于是十四年里,一直在问医学是什么?
 
  人是一个整体,但医学的分工却把人体分成无数越来越细的部分,都是循着因果关系还原论的思维去无穷地追问下去。
 
  但局部的好是否能代表整体的善?
 
  什么是病?什么是健康?怎么来把握治疗的度?什么样的病该治,什么样的不该治?
 
  从治疗数量庞大的病人中间找出疑惑和问题,全面学习系统论的创立和发展的理论,凌锋老师在现代经典医学面前,加以系统论的整体概念。
 
  从生命的整体出发去看待健康、疾病、治疗和死亡,有度的时时动态调控,开拓了一个新的思路,找到更合理的解决办法,最终得出了系统医学这一概念。
 
  系统医学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医学思维,它是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和思考医学问题,凌峰老师从系统医学十几年探索中得出:
 
  系统医学和现代经典医学的不同在于:
 
  现代经典医学是以还原论为思维习惯,凡事都要找到病因,不断地向微观世界要答案,把去除病因作为治疗的目标。
 
  医生视野被过早地限制在局部,导致“只见树木不见林”。
 
  而系统医学关心的不仅是病因,还是病因引起的稳态偏离。更重视身体自身的康复能力,把康复也作为一个治疗手段。
 
  所以在系统论这种宏观的视角下,治疗目标是维持系统稳态。临床应用的场景就是对复杂问题的评价和预测。
 
  从教近三十年,两个孩子妈妈的我也一直在追寻答案,教育是什么?
 
  对于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,特别是问题孩子,让孩子更好学、更会学、更乐学,是我最感兴趣探讨的一块领域。
 
  凌锋老师的系统医学论,和我在长期的摸索和学习中得到的结论,有相似之处。
 
  教书育人和治病,如出一辙,人的成长也是一个整体观。
 
  因此,我也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和思考教育问题。
 
  利用系统论将生理学、心理学、教育学、脑学科、人文学、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统一放在一个框架里,建立系统教育学理论。
 
  简单地来说,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有两个方面,一是学习动力,一是学习能力。
 
 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关注,用心费力;而对学习动力却视而不见,或者毫无头绪。
 
  吊车力拔千斤,如果没有动力资源,它就“手无缚鸡之力”;汽车日行千里,如果没有动力资源,它将寸步难行。
 
  没有学习动力不想学,没有学习能力学不好;不想学不可能学得好,只要想学就一定能学好。
 
  人都具有自学能力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排除其他影响因素,单从学习能力来说,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学习成绩优秀。智力正常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充分条件。
 
  是故,影响学习效果的,学习动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好学、会学、乐学来自于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。
 
  从科学的角度看,其理论依据来源于美国医学和生理学家坎农1932年正式确立的“内环境稳定”概念,说明机体有自动的纠偏机制;
 
  美国哈佛大学的维纳发表的控制论,明确了坎农说的这种微妙的躯体智慧其实就是“负反馈”;1933年,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提出“正熵”、“负熵”和“量子跃迁”;
 
  30年前,心理理论之父、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赖开创性地提出了“心流”的概念。
 
  如凌锋老师所说,大家可以把人体想象成一个能够自我纠偏的大不倒翁,那么它内部有无数个类似小不倒翁的一个生理、心理的调节机制,人体有一个自我纠偏机制。
 
  如果学习动力偏离了轨道,则想办法如何通过“负反馈”、“负熵”,让学习动力回归正常的轨道,甚至通过量子跃迁,达到“心流”的层面。
 
  为什么学习动力会偏离轨道?为什么会厌学?如何才能回归正常?如何达到“心流”?
 
 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里,多处有论述。
 
  生命由身与心构成,但主导是心,是“神“,在《黄帝内经.素问》中有“心者,生之本,神之变也。”所以,心不正了,偏离了,整个生命的航向也就偏离了。这个不是弯道超车,而是生命之车的颠覆。
 
  《大学》里面讲“正心诚意“,这个”正“很大意义上应该指的是心正,那是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身失去正呢?忿懥、恐惧、忧患、好乐等不良的情绪都会使身心偏离。
 
  由此,使学习动力偏离轨道的是孩子的身(身体)、心(心灵)、性(情绪)三者,三者相互关联,心(心灵)性(情绪)密不可分,而性(情绪)是身(身体)健康的隐形杀手,所以,不良的情绪占主导地位。
 
  而孩子的不良情绪又来自哪里?为何会忿懥、恐惧、忧患、好乐?
 
  对于一个孩子,不良的情绪一般来于家庭、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。
 
  根据熵增定律,任何一个系统,只要满足封闭系统,而且无外力维持,它就会趋于混乱和无序,生命也如此。
 
  解决的方法就是要对抗熵增,开放系统,引入外力,实现超越。把无用的熵排出去,然后吸收新的可用物质、能量和信息。
 
  这个系统教育观作为我们嘉树家庭教育的指导理念。
 
  嘉树家庭教育由四个版块组成:
 
  关于如何提升心智,去除不良情绪,增强学习动力的方法和案例,留待下回分解